“一帶一路”十年之變:工作攢錢、激活經濟,“摩托車熱”背后的致富故事
在印度尼西亞莫羅瓦利縣的Bahodopi鎮(zhèn),每天早晨,浩浩蕩蕩的“摩托大軍”都會準時出現在青山工業(yè)園的停車場。五個小時后,在遙遠的東非國家盧旺達,中辰科建的員工們也正騎著摩托趕在去工地的路上。
如今這樣的場景已經不是稀奇事,但在十三年前,整個莫羅瓦利縣只有寥寥幾輛二手摩托車,盧旺達的本地員工也常常步行數個小時上下班。對許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百姓來說,中國企業(yè)的到來,正悄然改變著他們的生活,有工作,掙了錢,開上摩托車,不再靠雙腳趕路,一幅幅生活畫面的轉變,映射出共建“一帶一路”讓世界更美好的理念實踐。
從跑步十幾公里 到騎著摩托車上班
2010年,來自廣東的民營企業(yè)中辰科建集團剛剛入駐東非國家盧旺達時,作為中方團隊的一員,陳麗生常??吹阶≡诮纪獾墓と藗冏呗飞舷掳?。
“對從鄉(xiāng)下來打工的本地人而言,城里的房價比較貴,大多會在郊外合租,”現任集團東非區(qū)總裁的陳麗生說,回憶當時的情景,她仍然印象深刻,“公交車只有少數幾個點,對工人們來講坐公交也比較奢侈,所以上下班基本都是步行”。
甚至,那時有一位員工每天凌晨四點起床,跑步十幾公里上班,風雨無阻。而這樣的堅韌,源自生活的艱苦。陳麗生說:“那時候的當地員工家庭條件都很差,時常一天只吃一頓飯,大部分人在早餐時就吃一點香蕉。”
相似的場景在十年前并不少見,在非洲中部國家乍得的工地上,中方員工們一開始也常能見到本地人穿著拖鞋從家步行到工地。
雖然“長途跋涉”上班最省錢,但在一段時間后,員工們也逐漸意識到這并非長遠之計,開始為買一輛代步工具攢錢。
“攢錢”對于大部分東非員工而言曾是遙遠的想法?!拔覀児镜膯T工,很多之前靠在工地上打零工,不僅工作不穩(wěn)定,而且收入每天只有5000烏干達先令(約合人民幣10元),只夠解決一個人當日的溫飽,”中辰科建烏干達工廠的本地員工Cissy說。
在Cissy看來,現在的企業(yè)工資更高,還提供免費工作餐,以前很多人一年都吃不上肉,如今卻可以頓頓有肉,這足以讓大家滿意。而在滿足了基本的生活所需后,一些員工也逐漸養(yǎng)成了攢錢的習慣。
“為了工作的穩(wěn)定,部分高工資的技術骨干一開始購買自行車代步,后來收入不斷增長,他們中的部分人又買了摩托車,”陳麗生說:“現在,技術骨干或中層管理干部工作半年左右能買到一輛摩托,普通工人則大概2至3年左右能買到一輛摩托?!?/p>
今天,當人們開著車從烏干達東部的最大城市、工業(yè)重鎮(zhèn)金甲的主干線上走過去時,幾乎每隔幾百米就會出現的一座座加油站,讓每個人感受到日新月異的發(fā)展。
“2013年我們到烏干達建廠時,當地路上還沒什么車輛在行駛,更別提私家車,”陳麗生說,“現在無論是廂式貨車、私家小轎車還是摩托車,都是遍地開花”。
“摩托車”熱帶來新商機 助百姓發(fā)家致富
《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指出,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國與相關國家積極推進產業(yè)園區(qū)建設,引導企業(yè)通過開展高水平產業(yè)合作為當地居民創(chuàng)造就業(yè)崗位,實現了“一人就業(yè),全家脫貧”。
麥肯錫公司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企業(yè)在非洲雇員本地化率達89%,有效帶動了本地人口就業(yè)。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相關投資有望使共建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對于很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國企業(yè)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工作,還帶來了商機,激活當地經濟生態(tài)。
在印度尼西亞的Bahodopi鎮(zhèn),還有當地人乘著中企員工的“摩托熱”,實現了發(fā)家致富。
2009年,上海鼎信集團和印尼八星集團首次在莫羅瓦利縣合作進行紅土鎳礦的開采,第二年就有個別工人開始騎著摩托車上班,隨之而來的商機也被人發(fā)掘出來。
“大概是2011年開始,一位頭腦活絡的印尼本地人在礦區(qū)的支持下,開始經營憑礦山員工工作卡按揭購摩托車的業(yè)務。首付10%,每月還貸,12或18個月還完,”一位鼎信集團的工作人員說,“這種節(jié)奏員工剛好能承擔,又吻合了當地人不興存款的特點,所以一直生意興隆”。
隨著2013年印尼青山園區(qū)開工建設,落成后規(guī)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當地員工加入了“摩友”行列。截至2019年,僅園區(qū)內的印尼本地員工就有超過12000輛摩托車。工作人員說:“住在周邊村莊的印尼員工,很多入職的第一個小目標就是按揭購買摩托車?!?/p>
實際上,Bahodopi鎮(zhèn)的百姓們因為青山園區(qū)有了更多“生財之道”。在印尼青山園區(qū)內,有一個可供7萬人吃飯的中央廚房,廚房所需的魚、雞、牛肉、羊肉都是從周邊農戶那里散買的。
除了食物,青山園區(qū)的項目建設還需要大量的石、沙,而這些也成為了當地人的致富機會。工作人員說:“我們買了若干臺抽沙機,讓當地居民到現場學習并贈送給他們,村民很高興,產出了河沙、碎石,辦齊政府相關手續(xù)后又出售給了工地。”
從寥寥數輛摩托車到上萬輛摩托車,從跑步十幾公里到騎著摩托上班,從農民、漁民到現代化產業(yè)工人,共建“一帶一路”的十年,是Bahodopi鎮(zhèn)和更多共建國人民奔向富足生活的十年。街頭巷尾日益常見的摩托車,講述著中國企業(yè)與當地百姓共同發(fā)展的致富故事。
微信公眾號